首页 无法扼杀的愉悦:文学与美学漫笔

译后记 无法扼杀的阅读快感

字体:16+-

这本小书译介的杂文里,无不透露着作为“读者”的本雅明无法扼杀的阅读快感。他读卡夫卡的小说,读列斯科夫的故事,读布莱希特的诗歌、戏剧,读历史人物的生活、想象、精神,他向这些“读物”投去深邃的目光,既激活着历史中沉默的人、物、字,更传递着他对世界的**之火,对生活的希望之光。不论是历史社会,还是个体内心,他眼中的世界总不免带着些晦暗色彩,或污秽不堪、散发腐朽之气,或充斥矛盾对抗、剑拔弩张。可同时,他的目光却又总能落在那些孕育历史、社会变革力量的模棱姿态上,总能看到新旧世界碰撞时闪现的希望火花。在他的解读中,卡夫卡的父辈世界如此,迫使布莱希特身心流亡的国度如此,湮没约赫曼精神呼唤的历史亦如此。他对人类文明的变迁总是带着些许留恋、忧郁、感伤,却总又将闪烁着智慧的目光投向历史、当下、未来,总能看到世界、生活中的晨光微曦。

本雅明是一位重感性,重感情的“读者”。在从文字里探索世界、解读文明的过程中,他虽堪称一位冷静的智者,本着辩证理性的思维,将历史、现在与未来纵观眼中;但更是一位饱含深情的观察者,用细致入微的目光丈量着文字、文明世界里种种人、事、物的深度与广度。他对文字中世界的蛛丝马迹兴趣盎然,对文学折射的多彩世界尤为情有独钟。循着他的目光,钟爱文字的读者们总能在文学作品中发现惊喜,体会乐趣,斩获独特的美学享受。这也是译者在翻译他的文字过程中最大的收益。

当然,本雅明绝非一位单纯追求感性娱乐的文学“读者”,而是一位情中有理、理融于情的人类文明思辨者。从他对讲故事和诗歌艺术的情理描刻中,他对文学的钟爱有加可见一斑。而他所观察到的,实则是这两种艺术的败落,可在描刻它们时,他又并非只一味地感伤怀旧,而是在对它们演变过程中的一座座里程碑如数家珍的同时,也冷静地搜寻着它们的变迁对人类的美学享受及文明进程的新意义。他对文明进程中的新生事物有着一种独特的热情。这一点,我们不仅可从他对“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的模棱态度中体会到,也可从他对布莱希特叙事戏剧诞生过程的密切关注中,从他对布莱希特诗歌所含新社会理想的剖析里窥见一斑。由此可见,他并非只立足文学而热爱文字,而是本着对人及其历史社会的关切而放眼文学。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