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

字体:16+-

本书的完成我要特别感谢许多人,在台大硕士班课程中教导过我的何佑森教授、张亨教授、钱新祖教授、古清美教授,他们是带领我走进这个领域的重要启蒙者。我也要感谢UCLA历史研究所扎实而精彩的课程,尤其是Benjaman A.Elman、Richard von Glahn、Herman Ooms、Carlo Ginzburg教授的教导和治学风范,更是对我的研究有重大的启发和影响,我亦深觉有幸能在当年客座UCLA的沟口雄三教授和夫马进教授的课堂上聆听,接受教诲。如今回想,当时我能吸收学习的其实很有限,许多课堂上的讨论细节也已不复记忆,不过他们深思好学的态度、认真专注的神情,曾经感动我。他们眼神之中流露对学术的热诚偶尔仍会浮现在我脑中,就像普鲁斯特非自主性记忆之完美、鲜活、没有时间限制,我的感动也如此。尽管美好的回忆片段未必反映现实,现实世界也总离不开权力关系的算计与冲撞,但如果我对学术研究尚有些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想法,除了知识内容,我相信这样的感动是一种力量,我也愿意珍藏它。

本书有一部分是改写自我的博士论文,其中有许多地方受益于当年一起修课论学的同学们:祝平一、杨瑞松、廖咸惠、柳丽敏、孟悦、丛小平、王超华、唐泽靖彦、Sam Gilbert,Eugenia Lean,Amy Thomas。他们是我海外学习生涯中重要的精神伙伴,他们的友谊也是我生命中美好的一部分。

这本书大部分的篇章都是在“中央研究院”优良的学术环境中完成的。1995—1996年我在历史语言所的明清档案室工作,我要感谢我的主管刘铮云教授让我弹性上班,可以更充分利用图书馆;1996—1997年,“中国文哲研究所”的博士培育计划奖学金让我更有效率地完成博士论文,也要特别感谢钟彩钧教授仔细阅读我的文稿,提出指正意见。从1998年起,我很幸运可以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内工作,从担任熊秉真教授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到所内助研究员,我确实在许多的学术演讲和同人的研究讨论中学习、获益,也因为安定而良好的研究环境,让我可以逐步扩展研究的范围。我也要感谢“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对本书关于江右和浙江地区研究的赞助。范毅军教授与“中央研究院”计算中心空间信息技术小组帮忙制作地图,谢庆盈先生在计算机技术上协助,助理黄吏坊、欧姗姗尽心协助研究工作,蔡淑闵、何淑宜和黄绣春细心校对文稿,都在此一并致谢。书稿的部分内容承蒙许多好友阅读指正,我特别感谢祝平一、祝平次、廖肇亨、沈松侨,以及匿名审查人与专刊出版审查委员们所提供的宝贵意见,当然唯有我个人应为内容的错误与疏失负责。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