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

四、泰和

字体:16+-

泰和县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阳明学者是欧阳德。欧阳德的仕宦生涯颇平稳,他并不像邹守益、罗洪先、聂豹等人,因仕途困挫而居乡讲学长达二三十年,也因此他对于泰和的讲学活动,虽不可谓没有影响,却明显受限。以实际师承启发与主盟讲会而言,欧阳德实在无法与邹守益、罗洪先、聂豹三人之于本乡的影响相提并论。倒是他长期在南京为官,对官僚阶层与南中地区的讲学有极大兴发之功。因此,泰和县虽有不少王阳明的及身弟子,但县内直到1540年仍然没有组成阳明讲会。第二代阳明弟子中,固然许多人拜在欧阳德门下,但他们同时也师承邹守益、罗洪先、刘阳等常年居住江右的学者。[249]在泰和第二代阳明弟子中,以胡直最著名,胡直与学友们辗转求师、组会讲学的困学经历,标志着嘉靖、隆庆年间阳明学在此地继续发展的精神,而其晚年主讲的求仁书社,则是乡里支持讲学的例子。进入晚明,泰和县的讲学活动似乎完全沉寂,显然第三代弟子不能在科举上争得功名,或在地方事务上立功绩,因此无法留下历史记录。下文将按着时序,讨论阳明讲学在泰和县传承演变的情形。

正德年间王阳明在南赣的讲学,吸引不少泰和县学者的参与,其中著名者有:王思(1481—1524),他是王直(1379—1462)的曾孙,正德六年(1511)的进士,因上疏获罪,被谪潮州三河驿丞,此时亦从王阳明游。王阳明讨宸濠时,檄王思赞军议,世宗嗣位,王思得复故官,但不幸却在大礼议之争时,被下诏狱,因杖成伤而卒。[250]刘魁(约1489—1552)是正德二年(1507)举人,王阳明讲学虔台时,他与欧阳德等人从之受业,嘉靖初谒选得宝庆府通判,历官至工部员外郎,嘉靖二十一年(1542)因上疏谏止徙雷坛于禁中,而下诏狱。在狱中,日与杨爵(1493—1549)、周怡(1506—1569)讲学相淬砺,[251]嘉靖二十六年(1547)才获释,但不久即亡。[252]李鎜是王阳明聘请主教虔台的学者,其子李淐与兄李绛,也都受学于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