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统观所宣称的学术正统性,不仅关系着学术风潮,更与政治权力息息相关。虽然正统所拥有的学术宗主地位和政治势力的背书经常具有学术支配权,但是正统的内容绝非一成不变,在学术和政治复杂的交互作用下,正统的内涵不断地被修正和塑造,透露着学风转移或政治变易的迹象。[1]借着道统观来争取或巩固学术的正统地位,更是儒学在宋代以降的学术、政治舞台上极重要的演出。
道统的观念渊源甚早,而“道统”一词则由朱熹首先使用。[2]从北宋起,道统观已逐渐成为儒学的重要课题,[3]这观念之所以在宋代萌兴,与其说遥承孔孟,毋宁说是承自唐代的韩愈(768—824)。儒学思想在经历六朝至唐代长期衰微不彰之后,韩愈成为重要的儒学发言人,尤其《原道》一文写道: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4]
韩愈不仅明白打击佛老、宣称儒家的正统地位、更提出道统的系谱,为宋儒兴起的先声。Peter Bol精辟地讨论了韩愈等学者的古文运动和宋代儒学兴起之间的关系,并配合着社会结构的转变,说明程颐的道学如何在王安石(1021—1086)新学派和苏轼(1036—1101)古文学派间逐渐崛起,成为主导宋代人文价值观的主流思想。[5]黄进兴也指出,由于韩愈在道统系谱中着意突出孟子承先启后的重要性,不仅使得道统的接续成为宋儒关切的课题,也使得孟子的地位在宋代大大地提升;事实上,韩愈本人在宋初也受到极大的尊崇,被置于道统传承之一环,直到王安石新学当道时地位才稍降,随着道学兴起,更被请出道统传承之列。[6]程颐在《明道先生墓表》中便以程颢直承孟子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