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

二、颜子之传

字体:16+-

在宋明理学的范畴,程朱、陆王是最常被用以区分学派的两个学脉。从学术的内涵以及历史关系的回顾上着眼,王阳明学说的内容近似南宋的陆九渊,被认为是直承孟子性善学说的真谛;而且陆九渊之学在经历隐微不彰之后,也的确由于王阳明的大力提倡,才再获重视,不仅《象山全书》得以重新付梓,[14]陆九渊更在阳明弟子薛侃的提议下,获得朝廷肯认,陪祀孔庙,[15]重获学术和政治的肯定。因此,一般学者都以王阳明上接陆九渊、遥承孟子,来为阳明心学定位,如黄卷的《道统正系图》,便是以“周敦颐—陆象山—王阳明”为道统系谱。[16]更有人完全以陆学来涵括阳明学,以论述明代学术,例如,四库馆臣在《朱子圣学考略》的提要中云:“明代弘治以前,则朱胜陆,久而患朱学之拘。正德以后,则朱陆争诟。隆庆以后,则陆竟胜朱,又久而厌陆学之放,则仍申朱而绌陆。”[17]

这样的看法,在思想内容的比较与学术发展史的探讨上当然有其意义,但却不能反映出王阳明本人及弟子们如何为其学派正统性定位的手法。我们若细观他们的言论,将发现他们显然不强调致良知之学乃接续象山之传,毕竟诉诸与朱熹论学的对手陆九渊,不足以超越朱学。陈荣捷曾说:“普通所谓阳明有得于象山者厚,或谓其如为象山心学之开展,均乏根据”,并指出王阳明并未全然拥陆,他既赞美陆九渊,也批评陆九渊。[18]王阳明曾告诉席书:“朱陆异同,各有得失,无事辩诘。求之吾性,本自明也”;[19]答陈九川之问时说:“象山只是粗些。”[20]虽然他称赞陆九渊之学“简易直截,直有以接孟子之传”,[21]但是他却从未将其致良知之学归功于陆九渊的启发。[22]实际上,他为良知之学找到更高超的学承关系,也就是接续颜子圣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