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动身之前想象中的赣南是潮湿的,到处氤氲着水气,树木无不“霜皮溜雨”,郊野则一色的青碧。已是农历四月,我知道桃花已然开过,梨花也开过了,开残了的,还有油菜花,曾将南国的春天涂染得一片金黄。我知道雨雪霏霏的早春刚刚过去,那一片粉绿,茸茸的绿,想必冷清而寂寞。当我走近宁都时,春色已老,热浪正待由遥远的某处袭来。
宁都并非如我行前所想象,笼罩在翠微峰巨大的山影之下。“易堂九子”隐居的翠微峰,是一座不高的山——我第二天就看到了。
乾隆六年刊本《宁都县志》黄克缵《旧志前序》曰:“赣东之邑,宁为大,幅员之广,财赋之繁,衣冠文物之盛,甲于诸邑。”易堂诸子却像是乐于强调宁都的“僻”。魏禧曾自说“僻处南服之下邑”(《与富平李天生书》,《魏叔子文集》卷五),尽管是应酬中的客气话,也未必不包含了身分意识。其弟魏礼也说:“宁都僻处江西之末,距省会千三百有余里,地介闽、广,而货产不饶。”(《宁都先贤传》,《魏季子文集》卷一五)古人讲究地望,叔子在这一点上,的确无可夸耀,宁可用一种自我贬抑的态度,比如说自己乃“江右鄙夫,县最僻”(《与李翰林书》,《魏叔子文集》卷五),自称“赣州宁都之贱士”(同书卷六《上郭天门老师书》)。魏礼在书札中向别人介绍自己,劈头一句就是:“礼,赣南之鄙人也。”(《魏季子文集》卷八《与梁公狄书》)李腾蛟更着意渲染,说“豫章(江西)居江湖之僻,虔(赣州)僻于豫章,梅川(宁都)又僻于虔”。看来没有比宁都更足称“僻壤”的了(《李云田游豫章诗序》,《半庐文稿》卷一)。我怀疑当他们说这些话时,未必真的有那么自卑。三百年后宁都之“僻”像是如故,只有公路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