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

宁都·翠微峰(一)02

字体:16+-

18

彭士望刻画易堂形象,说:“易堂之人粗识理义,读书、为古文辞,好嘐嘐谈经济,笃嗜人才,出于至性,而操行多疵病,废半途,不能坚忍嗜欲,独不敢作伪自覆匿。”(《复孔正叔书》,《树庐文钞》卷二)后人眼中的易堂,也大略如是。季子之子魏世傚就对同侪说:“九先生之所同者心,而不同者其行事。同其心者,真与诚而已矣。”(《答彭汝诚书》)

魏氏叔、季与彭士望说易堂,首标一“真”字。

季子《吴瓶庵赠言序》(《魏季子文集》卷七)一篇后彭士望的评语,说“真气”二字,“此吾易堂立言之旨也”。季子也说:“人之有真气者乃有奇气。”(《邹幼圃来翠微峰记》,《魏季子文集》卷一二)叔子的说法是,“天下之害由于人无真气,柱朽栋桡而大厦倾焉”(《徐祯起诗序》,《魏叔子文集》卷九),不免夸张,却也未必不真的这样认为。这里所谓的“真”,无非指真诚,真率,真挚。人们当时所知道的“易堂”,的确也光明洞达,真气洋溢。

这“真”与公安三袁的“性灵”、“性情”说,至少间接有关,尽管叔子对士人的滥说“性情”正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自“性情”之说流行,无不以性情为言,“故自天下好为真性情之诗,而性情愈隐,诗之道或几乎亡矣”(同上)。

易堂所谓“真”,自然非即天真。魏氏兄弟尤其不以“天真”自诩,他们甚至不讳言“机谋”,自居于智谋之士。在我看来,诸子的可爱,是在未必不通世故,却仍保有了某种率真;既少有道学中人的矫情或不情,又不像通常文士、名士以通脱为标榜——他们确也令时人感到了一派清新。最为易堂中人得意的,是方以智的如下评语,即“易堂真气,天下罕二”(季子《先叔兄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