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初启,它初则步履蹒跚,继而加快了脚步,从火的发明到工业文明,从石器工具到航天飞船。今天我们在这里,只不过从人类文明演变的历史长河中舀一瓢水,以窥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彩多姿及它演进的历史轨迹。”
我以上述这段话,开始了演讲,题目是:“古代世界文明的演进及其文化特性”。
演讲地点在钱穆故居一楼演讲厅。说起钱穆,对于这位国学大师其实我所知甚少,仅停留在他的《国史大纲》而已。这次住在东吴,来到后第二天就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我与钱穆故居是“隔壁邻居”。可不是吗?从我住处临溪路65号由石阶而下,跨越一条小路,很快地就到了72号的钱穆故居,两处近在咫尺,都临外双溪,同看那小河的波纹。为此,我又重读《国史大纲》及钱氏的其他著作,真是“恶补”了一下。
我的这次演讲,在一个多月前,故居管理处叶海烟教授与刘慧真女士就与我商定好了。说真的,对于本次演讲的这个题目,我虽然熟悉,但也做足了功课。演讲海报早就张贴且在网站发布,是日下午,陆续从各地来了不少听者,演讲厅座无虚席。
作者在钱穆故居
在前述这段“开场白”后,我继续说:“人猿相揖别,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于东方,‘希腊奇迹’的创造,罗马人的文治武功,阿拉伯文化的璀璨,更有那汉唐雄魂,人类终于在亚平宁一隅(意大利)开始告别黑暗,走出中世纪……”
看得出来,还有听众不时进入厅内。迟到者就站在后面听讲。迎门的枫树、庭园的茶花、后墙的竹林,把这座被称为“素书楼”之所在,点缀得竞吐光华,发散出一种浓浓的学术气息。这种氛围也感染了我,思想的火花与语言的灵感,也如外双溪水淙淙溶溶,不会枯竭。因为故居对社会各界开放,听讲者除东吴大学的学生,也有外校学生,外校人士,还有几个相当年长的老先生。为此,我的演讲,要兼顾专业与业余、普及与提高。在广阔的古代世界的地图上,我尽可能举出为一般社会大众所熟知的例证;在万千世界的现实生活中,以典型个案分析与评说世态万象。这都引起了听讲者的共鸣。故在互动环节中,提问热烈,对于一些很专业的问题,留待报告后个别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