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近代人文学的东方学与西学背景

第一节 陈寅恪与德国东方学会

字体:16+-

20世纪初德文学术出版物中保存了若干提及寅恪的线索,颇值得留意,通过仔细考察这些线索,可略知当时德国东方学界一些学者之动向以及寅恪与德国学术界之联系。

首先值得一说的是,寅恪离开哈佛到柏林不久即找到组织,加入了德国东方学会,他至少从1921年9月起即是德国东方学会会员,这一联系一直维持到他赴清华国学研究院上任。1922年出版的《德国东方学会会刊》(ZDMG)在其会员名单中列上了寅恪的大名,会员号为1888。当时他还是研究生,地址是柏林选侯大街中国使馆[5]。1921年1月7日和9月30日东方学会在莱比锡开了两次会,寅恪在柏林大学的老师吕德斯(Heinrich Lüders,1869—1943)是德国东方学会副会长[6]。大概因为老师是“领导”的缘故,他在1921年9月加入了东方学会[7],算是1921—1922年度会员。当时的会长是外交部长罗森(Friedrich Rosen,1856—1935),东方学会会员号为1735。他虽然是外交部长,也是位学者,父亲是伊斯兰学家,后投身外交事业,长期在中东出使,母亲则来自英国犹太学者家庭。罗森在莱比锡出生,在耶路撒冷长大,从小便学习了德语、英语、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后来在柏林、莱比锡、哥廷根、巴黎等地学习东方诸语言。1887年起在柏林大学教波斯语和乌尔都语。1890年因和柏林大学领导发生冲突,遂放弃教职进入外交界,长期出使中东地区。1921年5月至10月担任外交部长。所以《东方学会会刊》注明了他的身份(Staatsminister)。1935年他病逝于北京。

图十五 寅恪的老师吕德斯

按照现代学会的惯例,会员加入学会需按年度缴纳会费,而加入学会之后将定期收到学会会刊、通讯以及召开年会的信息。所以只要参加这种学会成为会员,便可以及时了解学术界同行的学术活动和学术进展。与寅恪同一年出现在东方学会会员名单中的其他几位值得注意的学者还包括哥廷根大学教授吐火罗语学者西格(Prof.Dr.Emil Sieg,1866—1951)[8]、莱比锡大学的学生哈隆(Herr Gustav Haloun,1898—1951)[9]、林语堂[10]、卫礼贤[11]。而上一年的学会会员名册中则有西格林、勒柯克、缪勒[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