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对寅恪先生一些学术著作、诗文、信件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的详细解读,此处试图将寅恪作品中的所谓自由归结为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自由和精神独立、少数主义,以及寻求民族的自由,特别是民族思想与学术的自由。我们亦可以看到,寅恪对自由的理解中不仅有将真理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考虑,亦有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渊源。寅恪个人的自负性格亦在他追求自由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种自由使他为人处世和治学研究迥异时流,自成一格。他特别强调思想自由,而这种思想自由主要通过在学术上和政治上的主张而得以表达,即不甘逐队随人,不跟风做学问,也不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之控制和影响。
他早年留学海外,深得西方现代学术批判性思维的精髓,在思想和学术上奉行少数主义,这也是他所强调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一个特色。寅恪对于民族思想学术自由的考虑也有德国近代学术和思想,特别是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1] Yuri Slezkine,The Jewish Centur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6;Benjamin Harshav,Language in Time of Revolutio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chapter 9.
[2] 有关寅恪的研究非常之多,有关评述和介绍参见刘克敌:《二十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48:5,2003,60~65页。有关研究中对讨论寅恪史学较重要者包括陈弱水:《一九四九年前的陈寅恪——学术渊源与治学大要》,载《当代》133,台北,1998,18~29页;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陆健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王汎森:《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两种危机》,载《当代》123,台北,1997,44~63页;王汎森:《主义崇拜与近代中国学术社会的命运:以陈寅恪为中心的考察》,收入氏著《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463~488页,台北,联经出版有限公司,2003;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台北,联经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增订。因为其他大多数文章和本章主题寅恪的自由观关系不甚密切,所以此处不对这些论著一一评论。余英时先生的《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则对本章的思路启发良多。唯本章另有侧重,试图从一些新的角度来看寅恪的自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