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本的东方:将过去转化为历史》
为何关心日本的中国学?日本的中国学处于世界中国学的领袖地位,无论在理论思想框架的建立、新方法的发明还是在新材料的发现与整理、旧材料的重新审视与阅读方面都对世界的中国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英语世界的中国学学者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鉴日本的中国学成果,很多大学并在制度上要求中国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日文学术材料的阅读能力。虽然对于中国而言,现在不再是陈寅恪所谓“群趋东邻受国史”的旧时代,但日本的中国学仍然是中国学者难以忽略的。今天我们尚在讨论是否有复兴国学的必要,尚在议论所谓传统国学的价值,日本学者早在近一个世纪前已经在主流学界几乎全面颠覆了其传统汉学,并开辟了东洋学以及所谓支那学的新纪元,并迅速在20世纪确立了其在中国学研究上难以撼动的国际领先地位。认真审视日本中国学的发达史十分有助于我们今天讨论中国学术诸层面。而本文所要特别讨论的一个读本是田中斯蒂芬在1993年刊出的《日本的东方:将过去转化为历史》[1]。考虑到当代中国学界有关近现代国学、汉学、西学的争论[2],可以看到所谓国学、汉学等讨论在中国尚没有过去,并没有成为历史。
学界基本上都认为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汉学和支那学,战后才有中国学之称[3]。日本的汉学和支那学、中国学研究近年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对海外中国研究的重视,已然渐成显学,参加这一新领域建设的中国学者很多[4],并有很多丛书出版[5],甚至日本学者反思中国学的著作也被译介过来[6]。许多重要的论题被反复讨论,如日本汉学与国学的关系、中国国学的说法与日本国学名称的联系、日本汉学与支那学、东洋学的关系、西方汉学与日本中国学的比较等,这些努力使得我们日益清晰地看到日本研究中国的历程及其历史语境。但是相当多的论著特别关注日本汉学以及中国学的贡献以及和中国的交流、和西方汉学的比较,从而忽视了其变化的内在历史机制和日本近代中国学者的心态分析。田中的著作特别注重站在亚洲以外的立场来挖掘当时日本支那学者的心态和历史语境,并同时兼顾了西方近现代学术(而非汉学)与日本近代东洋学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