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及其现代转换——兼谈作为现代国名的“中国”究竟始于何时02
说到这种思维方式的毛病,有一个在东西方都流传甚广的“中国本部”一词,不能不在此专门谈及。该词曾长期被西方列强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在“明朝时期汉人统治地域才是真正的和原本的中国”之义上恶意利用,曾带给中国人以历史的警示。1939年元旦,顾颉刚就在《益世报·星期论评》上发表《“中国本部”一名亟应废弃》一文,认定该词乃日本人“杜造”出来以“分化”和“欺骗”中国人,专为攮夺我国边疆领土的阴谋服务的。他感慨我国的“知识分子”们却被蒙骗,竟然不加反省地盲从跟用,“中了敌人的诡计,危害了国家的前途而尚不觉察”,实在糊涂之至,令人痛心疾首。他还指出,在近代英文中,也有与“中国本部”具相同意味的词China proper,当是由日本的“中国本部”翻译过去的。不过,这后一结论却并不正确。
据最新研究,China proper的产生其实比日文中的“中国本部”一词要早很多。还在明末的1585年,门多萨就曾在他那部著名的一般译作为《中华大帝国史》的西班牙文著作里,提出过“中国本部”(la propia China)的概念。当时,欧洲人基于葡萄牙对澳门的特殊关系而产生一种认识:澳门虽属于中国,但却有别于“中国本部”,也就是把澳门以外的中国部分称为“中国本部”。清朝统治时期,在欧洲,“中国本部”的概念又逐渐用来指称原明代中国的统治范围,即主要指代汉人统治区,实际上已深深打上了欧洲基于民族国家观念影响的族性地理观的烙印。[46]日本人后来对“中国本部”一词的使用,显然也是从西方翻译过去的。
19世纪之初时,China proper在来华西方人中使用渐多[47],在长期的使用中,自然西方人留下了“中国”原本就是或应该是明代汉族统治区的刻板印象和认知陈见,并不时被不当使用甚或恶意使用,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制于西方那种乐意将内蒙古、新疆和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排除在“中国”之外的独特意识形态。[48]不过,顾颉刚认为汉文中的“中国本部”一词直接来自日本,却是毋庸置疑的。如1899年,日人桑原骘藏所著《东洋史要》一书被译成汉文出版,此后该书又出现多种汉译本或改编本,其中即反复使用“支那本部”或“中国本部”概念。梁启超等人在20世纪初使用“中国本部”概念,即因循此类日文著作或略微转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