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作者: 黄兴涛
类别: 其它分类
状态: 完结
本书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有关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深入的整体性考察和阐释,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发掘解读,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视剖析,也重视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
最新章节
- 后记
- 参考文献02
- 参考文献
- 3.“新文化史”研究方法的运用与思想分析的强化问题
- 2.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值得深入透视的几个现象与特点
- 1.从传统“民族”意识到近(现)代“民族主义”:
- 附录 情感、思想与运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检视[1]
- 三、一点感悟
- 二、“一元”抑或“多元”?“建构”还是“演化”?
- 一、“NATION”内涵的历史性、复合性与现代中华民族认同之特质
- 结语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及其认同特征的再认识
- 2.国共两党和其他各方的观念互动及其结局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 一、延续与转换:从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说起
- 2.
- 2.
- 二、新的思想资源:
- 1.郭士立与传统汉文里“民族”一词的早期转化
- 2.清末现代“民族”概念的形成及其主要来源
- 三、“大民族”观念的创发及最初的指代词
- 2.“中华民族”一词的诞生及其早期观念内涵
- 四、寻归“大同”:
- 1.“五族大同”:立宪运动期间的民族一体融合论
- 2.“同民族异种族之国民”说的发轫及其民族观依据
- 3.现代“国族”一词的出现、概念内涵及其他
- 3.现代“国族”一词的出现、概念内涵及其他02
- 第二章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确立与传播
- 一、民国建立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基本形成
- 1.“五族共和”论及其引发的“中华民族”观念
- 2.袁世凯与民初民族融合的新背景及实际效应
- 3.“中华民国”国号、早期国歌的意义与影响
- 4.李大钊、申悦庐与“中华民族”旗帜的高揭
- 二、五四运动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逐渐传播开来[76]
- 1.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得以确立的诸多因素
- 2.孙中山的有关倡导及其深远影响
- 3.梁启超专研“中华民族”:思想来源及意义
- 4.“国家主义”派的关切和外蒙古“独立”事件的刺激
- 5.“中华民族”的认知进展与标志词符进一步流通
- 第三章 “中华民族”符号认同的强化与深化
- 一、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符号的强化
- 1.两部代表性史著之诞生及其“中华民族”观念内涵
- 2.国民党政府和学界精英“整合”民族的继续努力
- 二、日本侵华与“中华民族”认同的深化
- 1.“九一八”和“七七”事变的巨大影响
- 2.“中华民族复兴”理念和话语的兴起
- 3.国共两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 4.民族复兴论的高涨、内涵及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联
- 三、“民族英雄”“汉奸”与历史教科书的“中华民族”书写
- 1.抗战开始之后的“民族英雄”问题
- 2.“汉奸”与“华奸”之辩
- 3.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中华民族”书写
- 第四章
- 一、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社会化与多媒介的认同表达
- 二、单一性民族的“中华民族”观之强烈诉说与回响
- 1.顾颉刚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说及其争论
- 2.民族一元论的由来、其他形态与黄帝子孙说的新解释
- 3.蒋介石以“宗族说”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一体观
- 三、“中华国族”入宪讨论与芮逸夫的“中华国族”解
- 1.孙科等人与“中华国族”入宪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