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不得不首先回过头来,重新检视一下使用和认同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和符号的人们对于“民族”概念的基本理解,以及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结构之总体特点的一般认知等历史内涵。而在做这种检视之前,对于西方特别是英文里nation概念的确切含义及其历史演变做一集中说明,又是很为必要的。这不仅因为现代汉语中流行开来的“民族”一词,最初就是从日本引进的对西文特别是英文和德文中nation的翻译概念,“中华民族”概念从其诞生之日起,其权威和公认的英文对译也一直就是the Chinese nation。而且从前文的有关梳理中还可得知,它在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人的实际“民族”观念及其“中华民族”认同,也已产生过直接、重要而复杂的影响。
在西方文字里,nation作为概念,其内涵其实也经历过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大体可以区分为前现代和现代两个阶段。民国时期,国人谈论有关nation概念内涵的时候,个别熟悉西方文化的学者尽管有所涉及,但当时却很少有人做出过明确的区别与说明。
据英国著名学者雷蒙·威廉斯的权威研究,英、法、德文里的nation一词,均来源于拉丁文的nationem,意指人种、种族。13世纪末期时,该词已在英语中流行开来。其最初的主要含义乃是种群(racial group),而非“政治组织群体”(a politically organized group)。“其作为一种政治构成物(a political formation)的那种占支配地位之现代含义的出现,在时间上不易确定,因为在这些含义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交叠部分”。但他还是指出,nation明显的政治用法出现于16世纪。17世纪末时这一用法已经流行开来。从17世纪早期开始,它还出现了一种与国中某些部分群体相对而言的、指称“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之意的用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