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就中国各民族一体化的“中华民族”符号的传播和观念认同广度而言,报刊宣传,中小学历史地理教科书的民族教育,新生的电台广播[1]等现代媒体,以及抗战歌曲传唱等所发挥的多媒介作用,均功不可没。
以抗战歌曲为例。像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这样流传到中华大地各个角落的歌曲,其歌词中飞扬的“中华民族”概念,可以说就被以一种或深沉或激昂的旋律,永久地烙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间。如前者就不停地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愤怒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而后者则深情地倾诉:“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里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第2乐章)“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第7乐章)
抗战时期,类似这种肩负传播现代中华民族理念以凝聚全民族感情之神圣使命的抗战歌曲,可谓不胜枚举。像凯丰作词、吕骥作曲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中就写道:“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救国军歌》中也写道:“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当时,还有不少歌曲在歌名里就带有“中华民族”一词和概念的,如《中华民族决不亡》[2]《中华民族不会亡》[3]等,它们在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社会化传播方面,显然具有别的媒体所难以比拟的功能。如由著名音乐家吕骥作曲、野青作词的著名歌曲《中华民族不会亡》,就这样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