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复兴”论真正成为一种流行全国的强势话语,是在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尤其是在日本入侵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之后。它与民族危机的空前扩大和深化,与蒋介石国民党利用国家舆论工具进行强力宣传密切相关。不过1931年以前,其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仍然有限,对于国民党来说,它主要是右派人士进行“分共”和蒋介石政权配合“剿共”、建立自身政权与统治合法性的动员手段和精神武器,也就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九一八”之后,其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自救的政治意图和文化功能,才逐渐增强,至全面抗战爆发,其抗战意图、救亡诉求及其功能更加凸显和强化起来,并真正成为时代思潮的主流。这也是它在抗战时期得以广泛流行的根本原因。
在“中华民族复兴”论最初成为国民党官方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戴季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孙中山逝世后的1925年夏,出版《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书,将孙中山1924年年初的“三民主义”演讲中有关“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以及赞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价值的一些言论,大加发挥,极力强调文化自信力的恢复发扬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意义,认定孙中山乃是“孔子以后中国道德文化上继往开来的大圣”,三民主义“完全渊源于中国正统思想的中庸之道”,等等。他在书中或借助孙中山的口头“告诫”,或通过阐述对三民主义与国民革命的理解,来警醒国民党人:
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
先生的国民革命,是立脚在中国国民文化的复兴上面,是中国国民创造力的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