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德国的蔡元培于10月13日阅报得知革命军克复武昌、汉阳的消息,此前他一直和海内外的革命党人保持联系,可是直到10月底收到的来函,才谈及武昌之事。11月5日,在同人的劝说下,蔡元培“决计回国一次”[31]。可见这时蔡元培并没有指望革命能够一举而成。他于13日从柏林出发,28日抵达上海,随即在上海、南京间频繁往来,进行活动。
七月廿五日(9月17日),黄炎培阅报得知四川省城不守。八月廿二日(10月13日),获悉两天前革命党起义于武昌。三天后,原定宪友会江苏支部开成立会,因武汉事暂缓。当晚,赴赵凤昌之约,商量时局前途之对付方法。[32]次日,黄炎培即前往苏州、无锡等地,与张謇、汤化龙、沈恩孚、蒋炳章、雷奋、杨廷栋等商议时局对付法。张謇日前有事前往武汉,八月廿日(10月10日)刚好赶上武昌起事。不过当天他按照预定行程离开武汉,到安庆时才知道武昌失守。回到南京,张謇接连会见将军督抚,要求合力援鄂,奏请速定宪法。而总督张人骏反对援鄂,但求自保。张謇随即与雷奋、杨廷栋等至苏州,见苏抚程德全,为其草奏请速定宪法,开国会。[33]
局势变化之快,出乎张謇等人的意料,尽管他们不断加快应变的步伐,还是跟不上变化的速度与节奏。八月廿九日(10月20日),张謇电促黄炎培等赴宁。次日,黄炎培和沈恩孚、杨廷栋赶到南京,商议谘议局致内阁电稿。[34]结果谘议局不足开会人数,还来不及正式开会商议,上海已经光复。紧接着苏浙相继宣布独立。黄炎培本来作为苏省第五届会议推举的赴苏代表谋求自保,抵达苏州时得知当日苏省已经独立,遂为程德全草拟了民政司办事细则。后又接办民政司事,并正式接受委任为民政司总务科长兼学务科长,参与江苏临时议会。他两度在上海拜访从德国归来的蔡元培,均不遇,又参与商议都督府官制。1911年的最后一夜,黄炎培和俞子夷、杨保恒、沈恩孚等商定学校系统,算是为新时代的来临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