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瑞雪与妖异
尽管后来还有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以及伪满洲国的小朝廷儿皇帝和梦想黄袍加身的无数愚氓等闹剧,在中国的历史上,1911年辛亥,应该说是皇权帝制的最后一年。只是亲历者无法预知,即将来临的新的一年,不是年复一年的新岁,也不是父子世袭的新皇,甚至不是五德循环的新朝,而是一个结束两千年皇权、永远告别帝制、开启共和时代的历史新纪元。[1]这样以千年为单位的辞旧迎新,在人类历史上的确可谓千载难逢。
辛亥年新正,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普降大雪。看着漫天雪花飞舞,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心绪各异的人们,所感受的意境完全不同,日记所记,清晰地反映出各自心情的别样。这些差别,除了显出当时各人境遇的不同,也或多或少地预示了他们面对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和共和时代,应变及表现的千差万别。
在天子脚下的京师,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雪直到元旦夜晚才停止。这一天仍丁母忧的前军机处章京、宪政编查馆科员许宝蘅(1875-1961年,字季湘,号巢云,浙江杭州人)在日记中记道:“十时起,雪更剧,竞夕未已,屋瓦厚积尺许矣。”[2]京师图书馆监督缪荃孙(1844—1919年,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年进士)记:“大雪一尺五寸,三十年来所未见。”[3]民政部左参议汪荣宝(1878—1933年,字衮父,号太玄,江苏吴县人)则记为:“午前十一时起,大雪弥漫,平地积尺许。”[4]虽然没有多少年不遇的说法,还是有些不同寻常的异样。
与许、缪、汪三人的单纯纪实略有不同,望着雪景,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那桐(1856—1925年,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光绪十一年举人)的心情似乎不错:“自夜间落雪至申刻止,祥霙盈尺,豫兆丰年。”[5]从后来的情形看,其乐观情绪大概并非来自大清王朝有何喜讯,而是他本人随遇而安的达观心态。与那桐同在军机,后来又一起入皇族内阁为协理大臣的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水竹邨人,祖籍浙江鄞县,落籍直隶天津,生于河南卫辉。光绪十二年进士),当日的活动依次为:“未明起,大雪。敬神。入直,到甚早,秉烛独坐军机处,作诗一首。辰正后,随庆邸同僚四人在西右门内见摄政王,巳初召见。巳初一刻散,同琴轩到摄政王府暨庆邸各处拜年。午初刻后回寓,祖宗堂前行礼拜年,合家拜年。午后小憩,恭阅实录。晚祀祖。”[6]除了见的人有所不同以外,这样的程式大概是徐世昌当年每日活动和记述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