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

第二节 恨铁不成钢

字体:16+-

已经辞去官职的恽毓鼎,对于时局的关注犹在许多身居高位、大权在握的当道之上,七月十二日(9月4日),他已经开始对“四川争路风潮甚烈”感到担心,并引发其对新政改制的批评。“此策创于邮部盛大臣,曾署名负责任。今当责成盛大臣妥办,不能办,则辞职,始合建国务大臣之本意。乃似以朝廷当其冲,监国忧烦,而部臣袖手,何必多此改制耶?”江南水灾,饥民暴动,恽毓鼎觉得“天时如此,人事如此,犹复侈谈立宪,举内外政而纷更之。我瞻中原,蹙蹙靡所骋矣。中夜悲愤,不禁泪下。新学小生,以此愚监国而骗功名;监国阁臣,以此自愚而忘宗社。人心尽去,宪将谁立耶?”清廷命督办大臣端方带湖北新军两营入川弹压晓谕,恽毓鼎敏锐地意识到:“此殊非计。两营乃张彪所统军,素乏纪律。吾恐保卫则不足,启祸则有余,乱其始此矣。”[16]

武昌文武官员相率弃城逃匿、而清廷悉置不问的消息,令恽毓鼎大为痛愤,“既无法纪,何以立国?悲愤填膺,手足俱冷。祖宗三百年缔造艰难之天下,以三年而尽弃之,岂能不哭?恨不呼列祖列宗,放声痛哭”。不过恽毓鼎特立独行,所愤也与众不同,“余近日悲愤交迫,见人辄痛骂政府,以抒其忿,几成狂易。呜呼!大好江山,竟使纤儿撞坏之耶?……时政之颠倒错乱,商人亦洞见之,岂政府反不知耶?无他,徇私嗜利之心胜,遂置祖宗基业于不顾耳。”(553)在恽毓鼎看来,祸根在于新政,“三年新政,举中国二千年之旧制,列圣二百年之成法,痛与刬除,无事不纷更,无人不徇私,国脉不顾也,民力不恤也。其为害,智者知之,愚者知之,即当权之大老亦未尝不知之。所不知者,我监国及四亲贵耳(洵、涛、泽、朗)。大老知而不言,廷臣言而不听。日朘月削,日异月新,酿成土崩瓦解、众叛亲离之大局,而吾属横被其忧。念及此,不禁放声痛哭。罪魁祸首则在张之洞、张百熙之力主令学生留学东洋。”(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