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

第一节 树倒猢狲散

字体:16+-

好不容易熬得布政使的实缺,踌躇满志地赶赴湖南上任的郑孝胥,抵达任所长沙才刚刚三天,就接到湖广总督瑞澂的密电,因为内阁要重新厘定外省官制,请各省派员到京,以备咨询,瑞澂希望郑孝胥代表其前往应对。郑孝胥复电表示宜抱定前奏“中央集权,各省分权,边省全权”的政策,专委李宣龚一行即可。在瑞澂的坚持之下,郑孝胥只得勉强答应北上。他于闰六月廿五日(8月19日)启程,廿七日抵达汉口时,四川反对铁路国有的风潮渐起,“渡江谒莘帅,示川路诸电。王人文附和川人,抗拒国有之举,赵尔丰为之代奏。川人益横,欲逐李稷勋。莘帅与午帅会奏:请饬川督懔遵前旨。而廷旨甚怯,实不担责任也。莘帅奏饬李稷勋勿停路工,而令宜昌禁开会、止暴动,乃渐定。”[4]

让郑孝胥始料不及的是,这些波澜只不过是川路风潮惊涛骇浪的前奏。作为铁路督办大臣奉命带队入川的端方拟请郑孝胥为川汉、粤汉铁路总参赞,郑孝胥则希望端方用其献策,而不必加以参赞之名。到京后,郑孝胥继续与载泽、盛宣怀等人谈统一国库及理财行政分科之法,商议对付四川抗路的办法,积极出谋献策。盛宣怀对郑孝胥表示:“北京少公不得,湖南想可不往。”(1340)而奉旨督川的端方也力邀郑一同入蜀。郑孝胥虽然推辞,却献计“蜀事似宜严拿罢市罢课之主动者,俟平静后,从宽办结”。(1342)

郑孝胥不愿入蜀,当然是不想趟此浑水,而托词一方面是认为外官制关系全局,愿竭其所见,终始其事,另一方面,觉得蜀本无乱,不必劳师动众。可是此时蜀乱已成,郑孝胥听来访的赵熙言邓孝可、蒲殿俊等人被拘,求其缓解,遂致电端方,告以川路诸人各有隐情,似宜保全,以为转圜之地。而端方却内心方寸大乱,畏缩不前。郑孝胥心知不妙,致函盛宣怀:“窃见午帅内怀疑怯,智勇并竭,如强遣之,必至误事。请公切言于中枢,日内须速另筹办法,万勿大意。乱本易了,措置失宜,或酿巨祸。王、赵已误于前,政府复误于后,则蜀事败矣。”(1344)这一次郑孝胥倒是不幸而言中。当日清廷加派岑春煊赴川,郑孝胥又和盛宣怀商议办法,电告岑“宜乘商轮直赴宜昌,换轮入重庆。派兵直修电线,通至成都,一面用告白解散乱党。不过一月,乱可定矣。”(134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