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米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根据近视度数,近视可分为轻度近视(低于—3.00D)、中度近视(—3.00D~—6.00D)、高度近视(高于—6.00D)三类。
青少年的近视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面人士的重视。据最新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学生近视人数令人担忧:小学1~3年级占10%,4~6年级占21.43%,初一占28.42%,初二占45.17%,初三占54.79%,高一占69.63%,高三占70.88%。面对如此惊人的数据,我们不免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近视眼的发生呢?
一般而言,近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和高度近视两类。单纯性近视是指屈光度在600度以下,有的伴有散光,但眼部无其他器质性病变,戴合适的眼镜可以矫正视力,青少年学生近视大多属于此类。高度近视往往在人的儿童时期或青少年时期发病,病情发展较快,屈光度一般在600度以上,眼底或眼睛其他部位容易产生病变,即使戴上眼镜也很难把视力矫至正常。从遗传学角度分析,单纯性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即它的形成是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人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上都含有很多遗传基因。一个人发生近视的基因数量越多,就越容易成为近视,这就是单纯性近视产生的遗传因素。高度近视的发生只与遗传有关系,它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决定。每个人都有这一对(两个)基因,这两个基因分别来自父母亲。如果某人这两个基因都是致病基因,那么就会患高度近视,而且还会把其中一个致病基因传给后代;如果这一对基因中只有一个是致病基因,另一个是正常的,虽然他可能侥幸未患高度近视,但可能成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他将有50%的机会把这个致病基因传给后代;如果这两个基因都是正常的,那他就完全正常,而且带给后代的也是福音。由此可见,高度近视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另外,外界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专家们指出,就单纯性近视发生而言,遗传起60%的作用,环境起40%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