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遗传基因都有感觉运动统合的基本能力。在母体子宫中,胎儿的脑感受到母体运动时,感觉就已经开始组合了。皮亚杰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观察,认为0~2岁是儿童感觉运动统合发展的关键期。在第一年婴儿期中,感觉产生大量组合,进一步发展而产生爬、动和站立。玩耍使儿童将各种感觉组合起来,产生很多感觉统合。
其实,感觉运动统合并非什么高深的学理,因为感觉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领域最基础的概念。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才能使大脑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发自动的学习效果。然而,由于人的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分为100多万个感觉区,因此感觉学习的过程相当复杂而细腻。感官在输入信息时,大脑神经细胞的接受过程必须是灵敏的、准确的,所有受信息刺激影响的感觉区对同时输入的许多感官信息的协调和整合必须迅速而且完整,否则便会影响幼儿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幼儿不仅需要感觉学习,还需要感觉统合的学习以及将感觉和运动统合的学习。
当脑部的感觉统合得好,且足够应付环境的要求时,儿童的反应会有胜任、启发和满足感。人生来就要享受各种东西,“享受”会促进脑的发展,因此人们自然寻求有助于脑统合的各种感觉。小孩喜欢被高高举起,在摇篮中被摇动,被紧紧拥抱,跑跑跳跳,在海边或操场上玩,这些是寻求感觉的天性使然,而这些活动恰恰有利于儿童脑的成熟,有利于儿童感觉运动统合能力的发展。
但并不是每个儿童都能如此健康地发展。如果感觉器官接受感觉刺激的能力或大脑的统合作用由于发育不良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或传入大脑的信息被错误地处理,导致机体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恰当的、正确的反应,从而出现一系列的行为、情绪方面的问题,就称为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感觉运动统合失调一般发生在儿童身上,这些儿童的智力水平可能在平均线以上,却在学习、行为或情绪上有障碍。所以,常有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佳或与他人交往困难等原因带他们到医院测试智商,却得到智力正常的结论。许多教师、家长尚不了解这种“疾病”,以为在学习、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是孩子不听话或粗心大意造成的,因此,出了问题往往是教师找家长,家长训斥孩子,甚至打孩子,而使问题恶化,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