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参加一个育儿节目的摄制,现场看了一小段录像,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爱往高高的垃圾桶里扔鞋子。现场的几位父母开始议论,总的来说,大家都认为,这个孩子这样做主要还是搞不清垃圾桶的功用,应该给他讲清楚,然后可以将环保教育带入,进一步教孩子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我有些感动,因为这几位父母都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这是基于他们对孩子那份深深的责任和爱。他们能这样讨论其他孩子的事,对自己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可是,他们确实没有弄明白孩子这种行为的原因。不是什么垃圾桶的问题,而是这个孩子处于动作的敏感期,他正着迷于“投掷”这个动作。给他一个球,一个玩具篮球架,他就不会再往垃圾桶里扔鞋子了。
你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很多问题可能都是因为对彼此不了解而产生的。但话又说回来,小孩子的心思,父母哪能那么容易就“猜”出来呢?
开车需要考驾照,可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没有任何培训任何专业指导就“上岗”的!即使我们这些受过专业教育的,哪个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常会有专业人士笑称把自己的孩子当“实验品”——通过一次次“实验”,验证教科书中的理论,然后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找出与他相处的方式。
熊壮壮不是一个天生胆大的孩子,当他在某种事物面前畏缩时,我就会和他共同去尝试。他两岁的时候,我们去海边,看见汪洋的海水,小家伙就明确表示:“只玩沙,不玩水。”“好,就玩沙。”我先答应他。然后和他一起用沙子做面包、做蛋糕,这当然要用湿沙子了,我就自己去海边打水,让他看到没什么危险,再带他一起去,最后,他就能自己去了。与这种胆小的小朋友相处就得有足够的耐心“诱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