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原名张学景,是我国著名的电影演员。牛犇从1946年便开始在影片中饰演角色。1951年他参加了《龙须沟》的拍摄。“**”中牛犇被下放到农村,坎坷的生活经历使他广泛地体验了生活,学到了很多东西。1980年,牛犇参加拍摄《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后者是他的代表作,他在其中出色地扮演了郭扁子这一角色,从而在1983年荣获了第三届“金鸡奖”和第六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牛犇对影片中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来源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正是在艺术实践和生活中他积累了许多知识,使他与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更贴近、更真实。
牛犇有三个孩子,其中谢恩的是他们收养的孤儿,牛犇夫妇却待他胜似亲生子。
牛犇教育孩子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有一个时期,社会上刮起了一阵崇洋媚外的风气,谢恩的奶奶在美国,是个产科医生。这时,谢恩产生了投靠奶奶的想法,他一方面写信给奶奶,一方面跟牛犇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对于究竟让孩子选择什么道路,牛犇冷静地思考长久。他和谢恩促膝谈心,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否出国,主意要你自己拿,我只能说一点想法。比如英国占着的香港,我在那里住过几年,从总督府的豪华宴会至饿死街头的失业者,我都亲眼见过。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怎么样,是不难想象的。咱们对资本主义社会要有个清醒的认识。”
不久,谢恩的奶奶从美国来信了。信上说,她年近八旬,远在大洋彼岸,对失去父母的谢恩深怀着眷恋之情。但是她告诫谢恩,在一切都商品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如果学无所长,是很难在国外安身立命的。牛犇知道后因势利导与谢恩谈心,说:“你还年轻,不论在哪里都要立志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从此以后,他一有机会就会有意识地给谢恩讲故乡天津的趣事,以此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