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江苏昆山人,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等职,被授命编纂《大清一统志》《大清会典》和《明史》等。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主持会试,因与专权者意见不合,留官解任,归乡编书。此后仍屡遭控告,受夺职处分,死后才得以申冤,官复原职。
徐乾学在世时,长期从事文选编辑工作,擅长经史考证、文集搜审、诗赋编纂,备受康熙重用。他一生与写书、编书紧密相连,曾搜集唐、宋、元、明各代著名学者解经之书,汇编成《通志堂经集》。他还集我国历代丧制之大全,又加以阐释而编成一百二十卷的《读礼通考》,名闻海内外。
徐乾学不但爱编书、读书,还酷爱藏书。“筑楼于所居之后,几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千万卷,区为经只子集四种。”在封建社会,有人追名逐利,有人积聚钱财,而徐乾学则爱书如命,以书为传家宝。有一天,他把儿子们一起带到藏书楼上,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吾何以传汝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金玉尊玩、鼎彝樽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则何以传汝曹哉?”到底徐乾学要传给儿子们的是什么东西呢?大家一时摸不透父亲的意思。徐乾学就指着自家藏书楼上的几万卷书,笑着对儿子们说:“所传者惟是矣。”于是,他就将楼命名为“传是楼”。这次,他告诉儿子们,金银财宝、房屋田产、珍宝古董等终有用尽之时,难以世代相传,而书却是子子孙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宝贵财产,希望他们都认真读书,爱护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