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外名人教子故事

夏完淳少年承遗教

字体:16+-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是南明诗人和抗清将领。清兵南下,他随父、师起兵抗清,后被捕,解往南京。他拒绝诱降,英勇就义。明亡后,他的诗文一反原来的贵公子生活造就的繁复文风,朴直爽朗,悲壮感人。

有“云间才子,江左神童”之称的夏完淳,十五岁就随父投身抗清斗争,先后经历了战场、监狱和酷刑的严峻考验。他英勇就义时,年仅十七岁。这位江南诗坛新秀在短暂而壮烈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三百多首血泪交融、肝胆照人的诗篇。

我们缅怀这位少年英雄,同样敬佩英雄的父母。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母亲盛氏“推干就湿,教诗习礼”,对子女循循善诱,教诲有方,是世间难得的慈母良师。

夏完淳虽为独子,可是父母对他处处从严要求,事事勤于训导,从而使得儿子聪明早熟。双亲常教之以悬梁刺股,发愤读书,诲之以学思并举,经世致用。他五岁通读“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七岁开始吟诗撰文,九岁写成《代乳集》。在以后的八年里,又先后创作了赋、骚、诗、词、论、书等作品,结集《玉樊堂集》《内史集》和《南冠草》。还著有承父遗志、记述评议明末时政的《续幸存录》。

南明灭亡之后,夏允彝率子联络义师准备收复南京,不料首战败北,松江陷落,夏允彝愧于起事失败,决心以死激励后人。他于公元1645年9月17日自沉松塘,身后留下遗书说:“少受父训,长荷国恩。以身殉国,无愧忠贞。南都继没,犹望中兴。中兴望杳,安忍长存?……人谁无死,不泯者心。修身俟命,敬励后人。”

父亲殉国后,国难家仇更坚定了少年诗人夏完淳的抗清斗志,他义无反顾地接过父亲肩上的重担,在痛定之后,按照父亲“破家纾难”的叮嘱,变卖了全部家产,捐作义师军饷,继续为抗清而奔走呼号。他在因叛徒出卖被捕之后,还同敌人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抗争。尤其是在公堂上,洪承畴亲自出面对他进行诱降时,他巧妙的讥讽和大义凛然的态度,使得这个老奸巨猾的无耻之徒竟也感到无地自容,在公堂上下不得台来。“从军未遂平生志,遗恨千秋愧请缨。”夏完淳在南京监狱里,尽管清廷百般威吓、利诱,仍谈笑自若,毫不为之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