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伙伴,否则孤独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以致影响孩子将来的社会适应力和人格发展,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在前文中,我讲过女儿小时候的朋友,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朋友,2004年春,我出差去沈阳,认识一个读小学三年级,比依依大两岁的小姑娘,由我牵线搭桥,使她们成为未见面的朋友——笔友。后来,在去沈阳签名售书的活动中,我和依依还专程去看望了那个小姑娘,两个小伙伴相见,拥抱到一起都激动地哭了。
我的女儿我了解,她的生活离不开小伙伴,我即便天天陪着她,也替代不了同龄伙伴,所以确定离婚后,在我还没有到烟台接依依过来时,就向邻家打探,谁家有10岁左右的小姑娘。几经问询,终于得知在我们门洞一楼,也就是我家楼下与郑大姐对门的那家,有一个比依依大三岁的小姑娘,开学上初中二年级。
得知这一消息,我很高兴,我相信依依的交际和适应能力,她会很快和这个小姐姐成为好玩伴的。有一个可以带她外出游玩的老爸,有学校的同学相伴,再加上这个邻居小姐姐陪玩,孩子离开妈妈的孤独感就会降低很多。依依后来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大连上初一的时候,我认识了住在我家楼下的小姐姐,她比我大三岁,在读初二。瘦高的她有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小巧的脸上长满了青春美丽痘,这并不妨碍她的阳光,细细的声音注定了她是温柔的女孩。
我们一起玩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蹦蹦跳跳,她沉稳成熟。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是在放学时我们经常会遇到,然后一起回家。她到一楼后回家,我独自再上二楼。有时放学后,我们都写完了作业,就会一起在小区里的小广场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