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认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状况
1.改革开放以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的发展
1952年,参照苏联高等学校制度,全国高校开始普遍设置专业,财经应用类专业共有13种,对外贸易是其中之一。经过1955年及1961年的专业调整,1963年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家计委、教育部共同修订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其中财经部分共有10种专业,对外贸易经济仍然在其中。
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一些院校已经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但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禁运,再加上我国对外经济关系长期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当时强调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策,国际贸易的功能仅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在贸易战略上体现为单一的进口替代,国际贸易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受到极大的约束。相应的,国际贸易专业也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除了专门的外贸学院之外,在其他许多高校中,国际贸易不再作为一个专业进行设置。有关国际贸易的内容,只是作为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发展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章节。即便在专门的外贸学院中,国际贸易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其体系也很不完整,相关的专业课程也比较少。
在相关教材上,主要是从苏联引进《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学》作为当时大学的主要教材。由苏联专家编写的教科书主要有三本:一本是由N.C包达包夫著的《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1年版);一本是由乌菲莫夫著的《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2年版,上、下册);一本是由N.C包达包夫、T C.罗根斯基和O.H卡伯林组成的编辑委员会进行总校阅的《国际贸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57年版,上、下册)。此外,我国自己编写的反映中国外贸政策的教材也作为少数几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例如,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编写的《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经济问题》(1960年版),从内容来看实际是一本文件摘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66年出版的《中国对外贸易基础知识》,则以大量篇幅阐述了当时的国家外经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