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货币金融学

第1章 金融与经济02

字体:16+-

2.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

(1)金融机构化程度指标

金融机构化程度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指标来衡量:①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比率。②在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主要金融工具中,由金融机构持有的比率。③分层比率,即各类金融机构资产之和分别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用以衡量金融机构间的相关程度。

(2)金融相关率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开始关注经济与金融的相关性研究,认为“金融理论的职责就在于找出决定一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经济因素,并阐明这些因素怎样通过相互作用而促成金融发展”[1]。美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提出的金融相关率就是这一方面的代表性成果。金融相关率,是指某一日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即FIR=FT/WT。[2]金融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层建筑,一国的经济基础结构体现在拥有的国民财富中,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的关系体现在金融相关率上。该指标一方面表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的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说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与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相关。金融资产供求决定其市场价格,而供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率,概括地说就是资产价格——利率——投资——经济等变量的互动。美国的金融相关率[3]如表1-2所示。

表1-2 美国金融相关率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美]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译本),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金融相关率越高,说明储蓄与投资的分离程度越高,并且金融相关率反映了人们的心理预期的变动,比例趋高,反映人们的心理预期“利好”,金融工具作用于有形财富的力度增大,反之则力度缩小。可以说金融相关率是人们的一个信心指数。一般来说,经济欠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率比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率低得多。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金融资产的增长比国民财富的增长更为迅速,金融相关率会逐渐提高,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则会趋于稳定。同时,金融相关率还受到一国经济结构基本特征的影响,诸如生产集中程度、财富分配状况、投资动力、储蓄倾向等。我国1981-2003年金融相关率如图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