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货币金融学

第2章 货币概览

字体:16+-

本章学习目标

·熟悉货币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掌握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掌握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演变过程。

·了解货币制度的最新发展趋势。

本章提要

货币是经济的血液,是经济运行和发展、配置社会资源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货币的使用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如何客观、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货币,古今中外的无数哲人和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思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它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将会随着私有者的消亡而消失。本章货币概览部分,主要通过全面、翔实地讲述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剖析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介绍货币制度的构成及其演进史,力图为初学者构筑一个初步的货币学习框架。

关键术语

货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 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替代 特里芬难题 货币层次划分

2.1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是能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源于商品,发育成长于商品经济之中,作为商品交换过程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在商品经济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和不断发展。

2.1.1 货币的产生

1.中国古代与西方早期的货币起源说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很早就对货币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货币理论。其中,以春秋晚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的理论为基础,同时加入了战国时期许多学者见解的《管子》为主要代表。《管子》在货币理论方面,形成了相当系统的见解。①提出了“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乃是古帝王为方便商品交换而人为设计制造出来的,共设计制造了“三币”:“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币为下币”。②提出了“人君铸钱立币说”,或称“货币国定说”,认为货币铸造权属于国家所有,不许私人染指。③提出了“货币工具说”,认为货币是国家手中的一个工具,国家铸造货币的目的是“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即国家不仅要垄断货币铸造权,而且要运用好手中的“货币工具”,具体做法是以“轻重理论”为指导,通过国家对货币的“敛”与“散”,即通过对货币的“回笼”与“投放”,来调节以粮食价格为主的各类商品价格的高低,以掌握财经大权,控制社会秩序,实现治国安邦。④提出了“货币数量说”,认为“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多少与货币购买力的大小成反比,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正比。即流通中的货币太少,通货紧缩,物价就会走低;而流通中的货币太多,通货膨胀,物价就会走高。国家要随时掌握市场物价的高低,通过货币的敛与散,来调控流通中的货币量,使物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浮动,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⑤提出了“货币通施(通货)说”,认为货币乃“民之通施(通货)”,认识到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又明确强调国家要掌控货币,不可假于私人。除此之外,司马迁的“自然产生说”也具有一定代表性,他在《史记·平准书》中写道,“维币之行,以通农商”,意思是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为适应商品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