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是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促进其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换代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节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各类企业在融资租赁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担保机构如何与融资租赁相衔接并对应开展担保业务的相关问题进行多方位论证,探索今后其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对策。
一、我国开展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现存的问题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银行信贷、债券、股票、基金等筹资方式日趋成熟。而作为五大金融支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之一的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却步履维艰,尤其是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更是处于待开发阶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融资租赁的全口径市场渗透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数值,2003年仅为2.96%,2004年仅为2.55%,2005年仅为3.17%。而单从融资租赁在设备购买的市场渗透率(租赁交易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率)来看,美国为30%,德国为18%,日本为8%,发达国家平均的市场渗透率为15%~30%。2009年中央确定了总投资四万亿元扩大内需的计划,但是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投资的规模仍然很小。这说明我国融资租赁业并未真正地发挥其优势。同时也说明了占绝对比重的我国中小、微型企业在融资租赁的需求和应用方式上也存在着禁区或盲区。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第一,信用缺失是导致我国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租赁难的根本症结。信用缺失是困扰我国融资租赁界的一大难题。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一些企业在租赁过程中拖欠租金现象十分严重,导致租赁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并造成大量坏账。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租赁业坏账率一度高达30%左右。中小、微型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信息不透明,而提供的信息基本也是极度粉饰化的。在广义信用缺失条件下,租赁公司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中小、微型企业的基本面信息,对其授信与大企业相比风险控制成本畸高。同时,中小、微型企业在无序的恶性竞争中滋生的信用缺失链,令租赁公司一般不敢贸然对其提供融通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