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我永远都无法仅靠自己而确立,总是需要内在、外在的支撑和证明。曼纽尔·卡斯特认为,“认同是人们意义与经验的来源”[1],而事实上,经验与意义反过来也是认同得以构建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认同的建立是需要条件的,这种条件既包括内在的意义感,也包括外在的身份感,既包括精神层面,也包括物质层面。
一、资本及其类型分析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对资本的占有和使用成为人的社会身份确立的核心条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地位是由一个人所掌握的资本数量及强度决定的,而资本的数量则取决于特定社会中资本的分配方式。所谓地位之争实际就是资本之争。资本位于力量的中心,同时也位于权力与地位的中心。”[2]这种资本并非古典经济学中狭义的“经济资本”,而是布迪厄所提出的“资本的所有形式”。因为,“除非人们引进资本的所有形式,而不只是思考被经济理论所承认的那一种形式,不然,是不可能解释社会世界的结构和作用的。”[3]因此,在完整的意义上探讨社会转型中的教师自我认同,就需要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理解和认识资本的含义及类型。“资本是以同一的形式或扩大的形式去获得利润的潜在能力,资本也是以这些形式去进行自身再生产的潜在能力,因此,资本包含了一种坚持其自身存在的意向。”[4]在更深刻的意义上,“资本是一种铭写在客体或主体结构中的力量,它也是一条强调社会世界的内在规律性的原则。”[5]因此,就本质而言,资本并非只是单纯的货币形式,而是内涵着主体性的力量,并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强有力的规定性力量。布迪厄以及其后的社会学家对资本的理解和解释突破了经济学的窠臼,使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