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变革时代大学的核心价值

第五节 大学教育“以人为本”?

字体:16+-

接下来我们讨论大学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大学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会决定大学教育工作的实践,也会影响具体的教育政策。我们面前的选项可能有:“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质量优先”等。

“以人为本”最受青睐,近年来常见于政府文件、学术论文和各种宣传材料中。然而,“大学教育以人为本”,却是一个含义模糊、容易产生歧义、甚至让人质疑的提法。

大学教育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指谁呢?大学中有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很多人心目中,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大学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而对于“大学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涵义,可以轻易地解释为,大学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关爱学生,倾听学生要求,以学生利益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这个解释大致不错,但认真推敲起来未必就都没有疑问。几个相关的问题要讨论:大学教育为何而存在?学生的要求和利益是否为大学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

大学教育为学生而存在吗?唯唯,否否。考察大学发展史可以发现,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11世纪因伴随“新知识”在欧洲的传播而激起青年人的求知欲而产生的,最古老的博洛尼亚大学是一所学生大学。[1]所以,可以推断,至少在最初,一些大学是为学生而存在的。但是此后不久,一些地方统治者就意识到大学对他们的统治的意义,开始建立自己控制的大学。从其本意而言,这些大学就不是为学生而存在,而是为某些社会责任而存在。今天的大学更不用说,要承担很多责任,很多团体(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等)和个人(学生、教师、校友等)都与大学有密切的利益关系。不仅大学承担的不同责任之间可能会有冲突,与大学利益相关的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和要求可能也并非完全一致,在不一致的时候,大学显然不能仅仅服务于一些人的利益而不顾另一些人的要求。比如,一个学生想以较低的学术标准毕业(这可是他非常迫切的愿望和强烈的要求),大学应不应该允许呢?学校资助者(不管是政府还是其他机构和个人)可能不会支持大学这样做,因为这不符合他们支持学校的初衷;校友和其他在校学生肯定会反对学校这样做,因为这可能降低他们毕业文凭的价值;教师和行政人员也不一定会支持学校这样做,因为这可能有违于他们对学术和职责的忠诚。由此而造成教育质量降低,不符合除提出要求的学生之外所有与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