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沉默的权威:中国基础教育教研组织

第一章 教研室——中国基础教育特有的组织和制度

字体:16+-

2005年,供职于美国某州立大学的一位美籍华人教育学者在与中国同行交流时,曾经郑重其事地表达了如下观点:

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若论经费、论教师学历、论学校设备等,都无法与美国相比,可以说整体水平要相差许多。但论到教育质量,最典型的如学生的平均成绩,却要比美国强得多。究竟为什么?这位学者表示自己在一番调查研究之后表示找到了答案:“我发现中国有一个特别的机构——教研室,这个机构可太厉害了,它对于保证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在教育总体条件和经费投入,包括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都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言下颇有得意之色。(赵勇博士,2005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中美教育中心与密执安大学美中教育中心交流活动座谈会)

这位学者可谓“一语中的”。当时便想,如果中国各级教研室的教研员们听到这些话,该是非常开心的吧!当然,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就并不能够仅仅用教研制度来解释——其他许许多多因素同样起着作用,既包括那些足以傲人的也包括那些不那么值得自我陶醉的:像尊重文化教育的悠久传统、严格的考试制度、社会现实形成的强大的读书升学动力,等等。但毫无疑问,教研系统对于保证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举足轻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育领域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教研系统几乎是全程地伴随着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数以几十万计的中小学校,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学教师,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一路同行。经历过坎坷与奋斗,承受着光荣与诋毁,是“穷国办教育”的伟大事业中一个功不可没的角色。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顾泠沅先生在一本书中的“序言”曾经这样说过:“至少从我所经历的几个时段来说,什么时候重视并发挥教研室的作用,那时基础教育就进步发展;什么时候取消或否定教研室,那时基础教育就停滞倒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