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纸质教材到电子教材:教材数字化变革研究

二、呈现形式方面

字体:16+-

(一)版式和装饰

不少电子教材页面色彩过于浓艳,对比过于强烈,还使用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图片、动画加以装饰,在一些交互反馈中使用较“刺激”的语言或音乐等。这些“炫技”的做法容易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反而起到干扰作用。

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对色彩、图片、动画及媒体的喜爱程度会发生变化,逐渐从形象化学习发展为抽象化学习。因此,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投其所好”,在视觉、听觉刺激等方面切合学生的需求和喜好。要避免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素面朝天”,干巴巴索然无味;另一种是过于“热闹”,使学习变得浮躁和肤浅。再有,页面文字过多、字体过小、行间距过小等情况,不利于学生视力健康,也需要引起开发人员的足够重视。总之,好的电子教材给人的第一印象应是界面友好、和谐得体。

(二)内容的组织编排

开发电子教材时,对内容除了要精心取舍,组织编排同样重要。如果把文字和各种媒体资源简单堆积,学生不知该把注意力置于何处,也不知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阅读。这样的电子教材会给学生带来阅读压力,产生焦躁感,导致“浅阅读”。

传统的纸质教材阅读是线性方式,学生的视力聚焦于小区域的文字或图片,他们的头脑足以承担处理这些信息的要求。但一页电子教材中可能容纳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资源,如果组织不合理,极易超出学生大脑信息加工能力。对此,如前文提及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中的有限容量假设认为: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包括视觉/图像加工和听觉/言语加工双通道,在同一时间,每个通道的加工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

再有,内容的层次设置也非常重要。如果内容呈现的层次过少,都一览无余、没有先后、主次不清,将不能发挥电子显示的优势。相反,如果层次太多,学生则可能“走得太远而忘记出发点”,在“迷宫”中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