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互动的角度讲,除了师生、生生面对面的传统互动方式外,还有很多类型的教学互动,但从交互发生的对象间关系来看,教学中的交互只有三种核心类型,即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和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开展的教学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也体现为学生与学习材料、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等的交互。
安德森(Anderson,2003a)在他的等效交互原理中对三种核心教学交互类型进行了阐述。其基本思想为:从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方面来说,教学中各种类型的交互是可以相互转换和替代的。该理论包括两个核心论点。论点一:只有三种交互(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内容)中有一种处于较高水平,其他两种交互水平较低,甚至被消除,深入、有意义的正式学习才能得到支持,且不会降低教学体验。论点二:三种交互中超过一种以上的教学交互处于较高水平,有可能带来更满意的教学体验,但这比低交互性的学习序列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该原理最初只是一个理论假设,提出后激起了对不同类型的交互质量和教学相关的研究(Rhode,2008;Rhode,2009) ,并将其扩展到正式和非正式学习领域。
在技术融入的未来课堂中,互动学习的实现主要依托多屏交互显示设备、触摸输入设备、感应反馈系统、课堂录播系统、视讯会议系统以及智能化环境控制平台等相应的硬件及软件平台。交互式的电子白板或触控一体机、及时反馈系统、电子书包等可以提供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之间的多种互动活动。
(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互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总的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是课堂中主要的互动方式。传统教学中这种师生间交互多发生在集体场景下,教师与全体学生或多个学生的交互,很难照顾全体学生的个体情况,也很难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因此难以发挥交互的作用。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也多以简短的语言对话、基于学习任务的练习检测和瞬时的肢体语言互动等为主,发生机会少、时间短、交互深度浅,难以起到促进学习和协作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