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

第一节 大学生与大学生活

字体:16+-

大学生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真正开启了青年人独立生活的大门。所有的一切都蕴含着新意:新的自我,新的环境,新的发展任务……当然,蕴含其中的也有这个时期不同于以往的心理特点。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8~22岁,正处在从青年中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接近完成,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对大学生而言,进入高校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心理成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一)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认知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指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大学生认知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抽象思维、理论思维在其认知结构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认知能动性显著增强,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在感知觉发展上,大学生感知的目的性更加明确,精确性趋于完善,逻辑性知觉水平不断提高。认知的选择性、计划性明显增强,在获取外界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参与创造发明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在注意发展上,大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充分发展,注意品质有所提高。大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要求和规律,有计划地选择自己的注意对象并加以调整,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提高,能够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分配学习时间,达到学习与生活的兼顾。

在记忆发展上,大学生的记忆容量显著增加,处于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18~29岁);有意记忆、意义记忆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能够通过寻找记忆材料的内在规律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抽象逻辑记忆处于一生中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