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

第一节 陌生人社会的人情

字体:16+-

“他人”作为陌生人,在任何社会都存在。实际上,在一个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实践中,熟识的人始终只占极少数,大多数人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人,我们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由陌生的他人所构成的社会海洋中。或者说,这些陌生的他人,就是我们由熟人关系构成的生命之树存在的土壤。

一、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

在传统社会,由于生活空间的有限性和相对固定性,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生活在熟人社会之中。但是现在,中国正从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2010年年底,全国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已有20多个,其中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人口已达2000多万。社会学家说,中国已进入“陌生人社会”。

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有一段关于“陌生人社会”的经典描述:我们一生都生活在陌生人的圈子里。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陌生人建筑我们的房子;陌生人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世界其他地方的新闻。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飞机时,我们的生命便掌握在陌生人手中。如果我们生病住院,陌生人切开我们的身体、清洗我们、护理我们、杀死我们或治愈我们。如果我们死了,陌生人将我们埋葬。

二、陌生人社会的人情陷阱

“陌生人社会”,是人员流动频繁、社会高度分工的必然趋势。从过去的“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意味着经济规模扩大、人员流动性增强、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提高,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但与此同时,陌生人社会前期,由于刚步入陌生人社会的紧张、焦虑和互不信任,又会增加社会运行的成本,也让人的情绪变得负面。各地频频出现的老人摔倒没人扶的类似事件让人们感到心痛又困惑:人与人之间怎么可以如此冷漠?这种冷漠不是偶然的,而只是一种必然结果。因为在个体步入陌生人社会以前,我们早已习惯用戒备的眼神、怀疑的心态来对待陌生人。家长会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给陌生人开门”;在家中叮嘱老人“陌生的电话号码不接”“买东西不听陌生人的推荐”;银行门口摆放着提示牌“不给陌生账户打款”;社区警务站贴着海报“陌生人搭讪别轻易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