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

第三节 走向全球伦理的仁爱

字体:16+-

人性论和人道的立场,只是为我们处理陌生人社会的“人情”提供了一个切入点,那就是:不管我们面对什么样的人,我们都需要尊重人性,并且把人当人看。要真正处理好全球化时代陌生人社会的人情关系,还需要有基于全球伦理的仁爱精神。

一、生命的态度

所谓生命的态度,就是我们在面对他人时,在任何时候都要将其看作一个真实存在的个体生命。生命之为生命,在于它只有一次,不可重复。因此,我们对生命必须敬畏和关怀。

(一)敬畏生命

著名思想家史怀泽(A.Schweitzer)提出“敬畏生命”的理念,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敬畏生命理论把生命整体性作为思想的逻辑起点,指出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它否定了生命的价值序列,进而将人类的伦理关怀从人扩展至所有生物和整个世界,倡导所有生命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倡导人类建立与万物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史怀泽的“敬畏生命”理念,不仅应该是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理念,在我们面对陌生人的情感道义中,也应该成为我们最基本的生命态度。

生命存在于相互联结之中,不仅个人的生命总是与其他人的生命休戚相关,整个人类的生命也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休戚与共。在这种整体的生命相关性中,每一个人都不再仅仅为自己活着。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他自身的独特价值,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故意伤害他人生命,或者对于伤害他人生命的行为熟视无睹。对一切生命负责的根本理由,实际上是对自己负责。因为,如果没有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