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

第二节 宽恕就是爱

字体:16+-

生命就是一个在试错中不断成长的过程。努力后的失望、奋斗后的挫败,一个错误的决定、一句冒犯的话语或者辜负他人的期望,都可能让我们感到懊恼、悔恨,甚至在心底不断地谴责自己,继而背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造成身心伤害。但更多的时候,愤怒、怨恨、不原谅可能来自外在的原因,比如他人的嘲弄与不敬,人际关系的中伤和背叛,身体、财物上的侵害与损失,文化的冲突与冒犯……

遭受负性事件的人们常会产生无法遏制的愤怒、悲伤、不满等负性体验,尽管有些事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当事者依然会处在负性情绪的旋涡之中,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哪怕它现在已经在意识层面消失,但是它仍然在不经意间通过各种方式和姿态呈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造成挥之不去的梦魇。不管这种负性情绪是指向自己还是指向他人,其实都是自我防御机制下的一种自我保护。走出阴霾,平复内心,回归内心的平安喜乐,除了自我保护,我们或许不只有一种方式,就像海伦·凯勒说的:“教育的最高收获,乃是学会了宽恕。”

一、宽恕与身、心、灵健康

研究表明:宽恕可以平息愤怒,可以使具有破坏性的想法变成较平静、较健康的想法;宽恕可以使人以比较文明的方式对待伤害自己的人;宽恕可以使人与自己、与其他人的互动更加良好(也许你对室友的愤怒会让你失眠,会波及不支持你的朋友,宽恕室友会对你自身与你的朋友有益);宽恕可以增进你和伤害者、冒犯者之间的关系;宽恕能使伤害者、冒犯者反省并停止其不当行为;宽恕能提升对方的人格品质;宽恕可以强化自己的信仰,如果信仰要我们宽恕人的话;宽恕保护自己并关爱他人,是符合道德的。无论过错方如何对你,宽恕是仁慈的行为,也是对他们表达关爱的道德善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