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环境的内涵、特征与分类
(一)社会环境的内涵
社会性是人的主要特性,社会实践是改造人的有效手段。因此,社会环境是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影响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学校德育的外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环境的特征
从学校德育的角度看,社会环境具有如下特征。
1.开放性
学校德育是系统和受控的,其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展开,因而是狭小和有限的。而社会环境则是个体道德成长的空气和水,从时间上看,它覆盖了个体生命的全部历程,因而影响个体一生的道德社会化;从空间上看,社会环境包围着学校,并且渗透了受控制的学校德育,使个体尤其是儿童的道德发展处在一个全方位的影响之中。以上两点表明,虽然学校德育对个体的影响有专门性、系统性、可控性等优点,但是却不可能具有社会环境影响这种时空上的普遍性和开放性。不管学校德育如何改善,它对个体的道德成长的影响与社会环境的德育影响相比都具有狭隘和封闭的特点。
2.隐蔽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德育,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德育。强调“德”的思想、政治内涵,有设定的德育目标,而且对德育的各个环节均有命令式的规定。这种学校德育对个体的道德成长的影响有其立场鲜明和正强化的一面,然而也有其负作用的一面,如学生的“逆反心理”或“心理感应抗拒”等现象都在学校德育中显著存在。而社会环境则不然,社会环境是个体道德成长的“空气”和“水”,在影响方式上则可解释为“文化性和隐蔽性”。虽然社会环境的某些因素亦对个体施加直接的道德影响,有的甚至比学校德育更具明显性和强制性特点,但校园文化之外的社会文化,对个体道德成长的影响总的来说是隐性的、渗透性的,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