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育过程概述
(一)德育过程的内涵
过程概念具有抽象和具体两种属性。从宏观角度来看,它表示一事物在整个时空中的运行和展开,是一个总体过程,表现出无限性。从微观角度看,它指事物在局部时空中的运行与发展,是一系列具体的过程,表现出阶段性。宏观过程和微观过程是相互联系的。
德育过程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活动,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本质和结构
1.德育过程的本质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旨在促进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社会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政治、道德的社会传递和社会继承过程。德育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教育者有目的地指导受教育者学习、选择、接受既有的社会思想、政治、道德文化,同时学会自主地创立新的思想、道德范畴和道德规范。因此,德育过程的本质就是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
首先,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即德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特殊性使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美育过程、体育过程区别开来。德育目标的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的矛盾表明,德育过程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因而也就是要把已有的社会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培养受教育者具有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就是促使个体品德的社会化;把社会品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就是社会道德的个体化。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和社会道德的个体化是统一的。个体道德的社会化,正是通过社会道德的个体化实现的。德育过程本质上就是道德的社会传递与个体道德体验有目的地、有选择性地相统一的过程。它不是受教育者独立地去发现、去创立新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而是受教育者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根据自己的体验去把握已形成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