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让力量植入心灵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字体:16+-

生活方式是生活的方法和式样。它是人的存在方式,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闲暇时间利用的样法。动物的生活方式是各种生活习性的总和,如栖息方式、摄食方式、繁殖方式等。人的生活方式有与动物的生活方式类似的一面,如生理的和物质的需要,但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是其他任何动物难以企及的。哲学家贺麟认为,人的存在是一个哲学概念,包括物质的生命存在和精神的思想存在。前者是包括自然界所有生物的泛在的存在,后者则是人类所独有的存在。它是划分人类与禽兽的界限,也是划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界限。这种独特的、具有划分功能的存在就包括了读书。读书并非人的存在的必然选项,像吃、喝、穿、住、性需要那样须臾难离,但人一旦把它当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当成人类依赖于斯、乐为于斯,即生存必需的吃、喝、穿、住那样须臾难分的生活方式时,他就进入了一种境界。

追求物质生活的必需和保障是人的生存本能,而能像追求生存必需一样地追求精神存在——如读书,就显得十分难能可贵。它的价值意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命自觉

生命自觉,即人活着不是盲目的、昏聩地活着,而是有自觉追求,并把这一追求融入生命的一种理性觉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说过:如果不看书,我不知道早晨起来该干什么,我不知道怎样活下去。记者采访吴非:“教师读书需要坚守,您坚守的力量来自哪里?”吴非回答说:“我不认为自己是在‘坚守’,‘坚守’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痛苦的忍受,很悲壮,何乐之有?其实读书的时候,我很快乐。读书之于我,像吃饭一样是一种需要,一种精神需要。”这就是一种“不乐复何如”的生命自觉。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自己:“没有书,晚上睡不着觉,这么多年一直都这样。我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伴着阅读、思考与实践一路摸索,并没有其他的秘密。”不看书就“不知道怎样活下去”,不看书就“晚上睡不着觉”,把看书当作“像吃饭一样是一种需要”,这是一种怎样的自觉!正是有了这样的自觉,他们才成为名师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