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字拆开来看,就是“心中见吾”,吾是心的主体,心是吾的根本。《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悟”为“了解;领会;觉醒”。读书之悟,是对书的内容领悟、理解、明白的心理过程。悟的过程性,说明悟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要悟,首先要读,要接触悟的文本。读书就是一个眼观语言符号,心想语言意义,解读语言符码的过程。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眼头过,口头转,心头运”多种感官功能的交互作用过程,但“心头运”,或者说解读符码意义,不一定就能想得明白、解得清楚,这就需要悟了。所以元人吴澄说,读书“必究竟其理而有实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百遍”之功,就是一个反复诵读而悟义的过程。读书之悟,还不独是为着读懂之悟,更是为着“读出自己的东西”的那种自得之悟、超越之悟。读书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开悟的过程,是去除认知障蔽而心灵澄明的过程。
读书必须追求读到悟处的妙境。悟处之妙在于三。
悟处是开心进学
开心是“开心意”,进学是学业进步。开心意,就是用心的载体和悟的手段把握书的意义,并将书的意义注入人的心灵,转化为人的精神的营养、心灵的财富。这时人的心意和心量就会因与书相拥而被打开,人的生命因被读书所悟的意义充塞,而变得充实、丰盈和饱满。读书邂逅的慧然颖悟,是人学业进步的根本。学业进步依赖于在读书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悟。读书倘不能悟,那大概只能算读死书,好比吃饭,食而不化,并不能转化为滋养自身的营养。所以,悟是打开人的心灵的枢机,是学业有成和进步的钥匙和标志。
悟处是深思致知
悟是深思的结果,浅思、泛思,都不足以达到悟而致知、知而益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