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让力量植入心灵

读书与养心

字体:16+-

读书是人类文明进化至今而生成的最伟大的功能和特质。动物,即便经过训练也只对第一信号系统(如食物、声音、光源等)有反应,而人却可以对第二信号系统——抽象、间接的文字符号有反应,即人是具有读书能力的存在。这就是人高贵的地方,是人超越于世界上所有其他物类的独特的本质。所以,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养心是指人的精神需要和心灵的优化与成长。

读书与养心是人与世界精神关系的联结

读书与养心的关系可以表述为:读书是手段,养心是目的。目的靠手段生成,手段服务于目的的实现;反之,目的是手段发挥作用的指向和归宿。读书与养心是人独有的精神品位和境界。动物为了生存,可以与世界结成物质的关系,选择和获取它们生存所需的环境与食物,而人则不仅此。丰子恺先生说过,人的生活有三种境界:一是物质的境界,大致在衣、食、住、行层面;二是精神的境界,主要指文学艺术人文修养层面;三是灵魂的境界,是指人的信念、信仰、理想情怀层面。人应该追求灵魂的境界,有理性,有灵性,有诗性,有血性,有超越世俗的情怀,心灵强大而充实,灵魂美丽而高洁。这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和灵魂的境界,对人而言也不是自发、自动生成的,而是需要“养”的。印度狼孩卡拉玛错失受教育的机会,从8岁开始回到人间,在辛格夫妇的悉心教育下,历经4年才学会6个单词,直到17岁死去时,智力水平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关闭”现象。同样,如果我们不读书养心,精神和灵魂就永远难以达到它所能达到的高度。

古人特别重视身心修养。“修”的本义是整治、提高、修饰;“养”的本义是存养、培育、抚育。有的偏重修身,那是注重激发身体潜能;有的偏于修心,那是强调增进心灵智慧。为了物质生存,人首先需要吃、喝、穿、住,需要养身,这就是董仲舒所说的“利以养体”。人只有有了谋利的本钱——身体,保衣食无忧、心气健旺,才能进到读书养心的精神层次。正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的:“人有三个生命:生理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生理生命主要通过吃饭和呼吸来解决;社会生命主要通过交往来解决;而精神生命主要通过读书来解决。”读书解决的是精神问题,也就是养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