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益发达、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多元的背景下,人们阅读的方式也日益多元,阅读途径丰富了,如电脑、手机、报刊、书籍等,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阅读选择,这当然是好事。但也需要根据阅读目的,甄选对阅读者来说更合适、有效的方式。
选择何种方式阅读固然和阅读者的年龄、职业、修养有关,但也与阅读者的目的、旨趣相关。青年人更钟爱电子阅读的方式,中老年人更垂青传统的阅读方式。一个意在消遣的人大约总不会去选择艰涩的“大部头”啃;一个志在研究的人,也不会浅薄到只读微博、手机段子的程度。
但时下的电子阅读率增长很快,对“手不释卷”的传统阅读形成强力冲击。有调研表明:“2011年国民手机阅读率为27.6%,比2010年的23%上升了4.6%,增幅为20%。”“2012年我国国民人均阅读电子图书2.35本,比2011年的1.42本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读网、读图、读机等电子(或称“现代”)阅读方式,固然有“小、快、新”“短、平、快”的优点,但这种意在消遣的阅读,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自身无法克服的“浅”的弊端。正如周国平先生指出的:“一个人如果主要,甚至仅仅看电视和上网络,他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文化的人。他也许知道天下许多奇闻八卦,但这些与他的真实生活毫无关系,与他的精神成长更毫无关系。”所以,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和依赖这种阅读方式,对民族文化的涵养、发展与创新并不是一件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事。因为这种“快餐文化”的兴起,正面肯定是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的需要,负面审视则是助推了社会浅薄、浮躁、喧嚣、无思的“去文化”倾向,使人类的知识和思维日益碎片化、浅俗化。两相比较,我认为负能量大于正能量。
所以,我还是宁可选择传统的书籍阅读、文本阅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