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仅要有力量,更要有心量。心量,即心的能量,精神能量,它是人的整个能力的本源和主宰。力量是彰显于外的,心量是内隐于里的。心量决定力量。正如欧阳修所说:“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吴兢说:“心为万事之主。”司马承祯说:“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
心量表现为人的胸襟气度、精神境界和观念目标。
第一,胸襟气度。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苦读及第,“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读书人忧乐家国天下的胸襟气度。朱熹、陆九渊是宋代理学和心学的两大掌门,曾在鹅湖寺进行过一场为时三天的“格物穷理”还是“心即是理”的激辩,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不欢而散。但在白鹿洞书院重张之初,朱熹还是邀请“宿敌”陆九渊前来讲学。陆九渊讲的题目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讲到深处,朱熹感动得泪流满面,令人记下内容,刻石铭记,于是,书院留下了陆九渊的《白鹿洞书堂讲义》。这就是一代宗师的胸怀,其视野和气度已超越了俗世间孰是孰非的狭隘争执,这才是读书人应有的心量和襟怀。
第二,精神境界。温州人做生意为什么成功,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心量。这种心量体现为他们的“四千精神”,即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正是心量赋予了他们强大的能量,使其上升为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他们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观念目标。心量是人高远的观念目标。万事取决于心,取决于观念。邓亚萍的条件、资质并不好,但她的目标明、心量大,照样可以成为雄霸世界乒坛的第一人。读书学习也是如此。有第一等襟抱的人,才有第一等学识。襟抱决定学识,学识支撑襟抱。有读书大目标的人,才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取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辉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