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让力量植入心灵

应该读很多书吗?

字体:16+-

读书,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吗?按老理,这话似乎成立。例如,为要求人们多读书,我们常说开卷有益或称道人博览群书。又如,为鼓励人们反复读,而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诚然,如果有时间、有精力,同时又有效果,读书多、多读书当然是好事,应当肯定。但事实上,人的读书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读书的目的与效果,与“多读”并不成正比,反而经常是矛盾冲突的,这就需要做些分析。

从选择视角看,读书一多,难免不精

叔本华说:“读书多的人,他的脑海往往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画布一样,一塌糊涂,糊涂一塌。”所以我们可以说,读书多的人往往是读了许多不该读的书的人。世界上的书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当然有你该读的,适合你的好书,但问题是视野的局限、见闻的寡乏或条件的限制等,你并不知晓它的存在,没有机运碰上这些好书。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一个发现自己应该读的书的“死角”或“盲区”,只好不得已而求其次,读那些能够碰到的、自以为尚可一读的“不该读”的书。这样“错位”地读书,即便读了很多,又能有多少价值呢?

从时间和精力看,人的时间、精力是一个恒定值

人的吃、喝、拉、撒、睡都要从时间这个恒定值中分配和占有一定的常量。就是说,人能够用来读书的时间在其一生中是有限的,并没有充分的时间读很多书。英国的罗斯金说过:“生命如此短暂,而闲暇时间又如此之少,我们就不该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读书绝非越多越好。好比一个人吃得很多,但消化、吸收不良,还不如少而精一点,消化、吸收得多一点。读书并不是为着和别人比谁读得多、谁读得少,单纯地追求阅读数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博览群书不是没边没际地读。杨绛说钱锺书读书像馋嘴佬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好像给人不加选择的印象,其实这是不可能的。钱锺书在参观美国国会图书馆时,同行的人都为其藏书丰富而惊叹。钱锺书则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世界上的书是不可能读完的,即便是世界顶级学者都生此感叹,所以,人应该为自己设立一个不滥读的原则,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于读有价值的好书上。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激愤地说,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那样,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神。这是从反面给予我们的警示和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