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滋味吗?倘无滋味,这个题目就陷入一种“强说滋味”的无聊臆说之中;若有滋味,又该是什么滋味呢?
阅读有无滋味?
阅读当然有滋味,而且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阅读是酸的,是阅读的人本己的或带出的一种滋味。所谓酸文假醋,或文人泛酸的一种酸不溜叽卖弄而又不太靠谱的言行,如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就是与酸相涉的一种味道。阅读的辣味是文章本身犀利的风格和批判的锋芒所成就的,它与人的心理体验是统一的。鲁迅的如匕首似投枪的杂文,就是如此。阅读的咸味也是一种滋味。俗话说,人间百味,咸味打底。咸味是相对于白开水般淡而无味的作品而言的,它是有点意蕴味道,不至于淡而寡味的那类书留给人的滋味和印象。
读书的滋味还可以从读书人佐酒读书的佳话中得到印证。最著名的莫过于宋代苏舜钦读《汉书·张良传》,读到精彩高兴处,便满饮一杯,再读一段,尽兴处,又饮一杯,如是反复。其岳丈杜正献看后笑道:“有这样好的下酒物,喝一斗实在不算多啊!”设使书无滋味,又怎能成为下酒菜?明代史可法亦如是,有对联为证:“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清代于成龙在《与友人荆雪淘书》中写道:“夜以四钱沽酒一壶,无下酒物,快读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为酒为泪也。”当代禅学大师林清玄也说:“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时,则大歌东坡词。”
阅读滋味谓何?
就阅读主体的滋味而言,愚以为主要有苦和甜两种。
苦的滋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一是从阅读主体能力和阅读物之间的关系看,阅读的苦的滋味主要源于阅读主体与阅读物之间的不对称性。例如,当阅读主体的能力小于读物所需要的理解能力时,即便抓耳挠腮,仍百思不得其解,无疑是痛苦不堪的;与之相反,当阅读主体的能力远高于读物的层次和水平时,那种浅层次的“小儿科”式的东西,只能给他带来浪费时间的痛苦。二是从阅读需求看,当阅读不是基于主体的需要,而是被逼无奈,毫无意兴时,这种“强按牛头式”的阅读,必然充满了苦的滋味。三是从阅读的书籍选择看,当阅读者因信息不对称,读不到自己想读的好书,只能等而下之地读一些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书时,这样的阅读无疑也是痛苦的折磨。四是从阅读的实效看,当阅读满足不了主体的阅读期待,发现不了有用的信息,不能产生感悟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创意时,这样的阅读只能是死于他人言下的阅读,其苦涩的滋味也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