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我国从产生到普及,已有超过二十年的历史。这二十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年代,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乐于、甚至是依赖于使用多媒体来开展他们的课堂教学。如今,多媒体设备正在成为教室中必备的教学媒体;任何一节公开课,都离不开多媒体。从上课伊始的导入,到重难点的讲解;从认识新鲜事物,到激发学生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到处都可以发现多媒体的踪影。
同蓬勃发展的应用实践相比,对多媒体有效应用的教学研究却显得发展缓慢。为什么要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和不使用多媒体有什么差别?多媒体是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对类似于这些深层次的问题的思考,在各类书籍和论文中,探讨得还比较少。一方面是热火朝天的实践,一方面是略显苍白的研究。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只是经验层面的实践,或多或少会带着自发和盲目的特点。而从实践来看,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李芒教授所言:“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多媒体的应用是一个‘灯下黑’的问题。大家天天都在用,可是对为什么要用、如何用、用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却常常一无所知。”
对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揭示并证实了这个问题。教师的课件普遍存在着制作简陋、不合乎学生认知特点等问题;教师应用多媒体所进行的教学常常缺乏明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甚至在很多的课例中,多媒体成了破坏教学质量的“罪魁祸首”。
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多媒体的基本教学理论的研究。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归根结底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特别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如果不能将多媒体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多媒体的作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哲学角度说,工具永远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没有超越活动的工具。多媒体也是一样,只关注多媒体本身,不去关注相应的教学活动,再华丽的课件也不会带来好的教学结果。